凯粤智华
3
2025.10.22
苦心经营的爆款店铺竟然侵权了?这些坑千万别踩!
奶茶店“茶颜观色”因与“茶颜悦色”名称高度相似,被起诉后判决停止使用并赔偿;街边“星巴客”咖啡店刚开业就被告侵权……这些真实案例都在提醒:店名不是随便取的。很多人以为“办了营业执照就能用店名”,其实大错特错。商标权是全国性权利,而企业名称权仅限地域,一旦两者冲突,商标权通常优先。哪怕你注册了“XX 咖啡屋”的营业执照,若核心字号与知名商标近似,照样可能构成侵权。故意使用与知名品牌相近的字号,比如 “奈雪の茶” 变成 “奈雪の咖”。“加后缀” 玩文字游戏:在知名品牌后加 “小店”“分店” 等后缀,如 “喜茶概念店”(非官方授权)。拼音 / 英文藏猫腻:中文看似不同,但拼音或英文高度近似,比如 “蜜雪冰城” 对应 “Mixue Bingcheng”,若用 “Mixue Bingchen” 也可能侵权。一家新开的网红餐厅,从墙面配色、木质桌椅到菜单版式,都和某连锁品牌“撞脸”,结果被起诉整改并赔偿。别以为“换个店名就没事”,装修风格也可能侵权。根据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,具有独特性、显著性的商业装潢受法律保护。哪怕店名完全不同,但若整体装修让消费者误以为是“分店”或“关联店”,就可能构成“擅自使用有一定影响的装潢”侵权。复制他人特有的配色方案,比如某奶茶店的“粉白渐变+原木色”专属搭配。风格复制:从空间布局到家具样式完全模仿,比如网红书店的“阶梯书架+暖光吊灯”组合。元素抄袭:盗用他人特有的装饰符号,比如专属Logo图案、墙面手绘。取名前必做查询,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或专业平台,查心仪名称是否已被注册;先申请商标,再办营业执照,避免后期改名损失;多类别注册防抢注,比如开奶茶店,除了第35类(餐饮服务),还可注册第30类(食品)、第16类(包装)等。可以参考行业风格,但必须加入自己的设计元素,比如调整配色比例、更换装饰符号;保存创作证据,如设计草图、效果图、与装修队的沟通记录、施工合同等,都能证明 “独立创作”;对独特的装修方案做版权登记,维权时更有底气。加盟必看授权文件,加盟知名品牌时,务必签订正式合同,索要商标使用授权书,拒绝 “口头承诺”;合作明确归属权,找设计师、策划公司时,合同里要写清 “装修设计、店名方案的知识产权归我方所有”;侵权及时维权,发现他人抄店名、仿装修,保留证据(照片、视频、消费记录),及时通过工商投诉或诉讼维权。创业不易,别让“知识产权”成为压垮店铺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提前查商标、做原创、留证据,不是多花的 “冤枉钱”,而是给你的创业梦想买一份“终身保险”。毕竟,只有守好权益底线,生意才能走得更远。